2025-07-10 14:45
青石板路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土家吊脚楼的飞檐翘角勾勒出优美的轮廓,贡水河畔的垂柳轻抚着碧波荡漾的水面漫步宣恩老城,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传统韵味与现代文明在这里完美交融。这座深山里的小城,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般的蜕变。
近年来,宣恩县围绕城市更新八大任务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坚持“先运营后建设,无运营不建设”理念,以“留改拆”并举为原则,以文化传承为灵魂,以民生改善为根本,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城市改造,不仅让老城区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更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在兴隆街社区广场洒下斑驳的光影。居民三三两两地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孩子们在新建的游乐设施上嬉戏玩耍,一派祥和温馨的景象。
“现在的生活真是太方便了!”在广场晨练的退休工人刘明生笑着说,“步行5分钟就能到菜市场,10分钟就能到公园,社区里什么设施都有。”
完整社区是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一般不超过15分钟),配备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并实现物业管理和社区治理全覆盖的高品质居住社区。
作为试点社区的兴隆街社区,位于县城中心地带,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涵盖18个居民小区,服务4309户1.3万余人。这里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仍存在诸多短板:便民商业需要扩容提质,老旧小区亟待改造升级,市政配套仍需完善,养老、卫生、文化等服务设施密度有待提高。
兴隆街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党委推行社区党组织引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居委会+市场主体+志愿者”“居委会+社工组织+志愿者”等多方联动治理机制,完善“微治理”工作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通过这种创新模式,社区在短短两年内就发生令人瞩目的变化:新建社区综合服务站、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图书馆、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邮件快递服务站、停车充电设施、公共绿地等基础设施;引进大型综合超市,改造社区对面的儿童乐园和人民广场。
在硬件设施方面,社区实施一系列重点工程:宣恩金源国际酒店至党校的雨污分流建设工程彻底解决了雨季内涝问题;廉政文化公园和智体公园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长茅岭安置小区及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显著改善了居住环境。
“对照完整社区建设标准,该社区15分钟生活圈建设达标率已达到97%。”宣恩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将完整社区建设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结合,聚焦“一老一幼”服务提升。贯彻“儿童友好型”城市理念,投资320万元建设经典儿童游乐场;按照“适老型”改造要求,建成3个无障碍下穿通道,改造3.5公里无障碍通道。
“现在带孩子出门玩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在公园里带孩子玩耍的家长说,“社区的游乐设施都很新,而且都有安全防护措施,我们家长很放心。”
清晨6点,黄河沟入口处的龙锅油香准时开店。金黄的油香在油锅中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吸引着早起的人们前来品尝。店主陈龙一边熟练地翻动着油锅里的美食,一边热情地招呼着客人。
“现在生意比以前好多了。”陈龙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环境变好了,游客多了,小店的生意自然就红火起来了。
谁能想到,如今的美食聚集地,几年前还是一条河道淤塞、污水横流、垃圾堆积的“龙须沟”。2021年,宣恩县启动黄河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将其纳入城区老旧小区改造重点项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彻底整治。
工程实施过程中,宣恩县城管部门坚持“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建设理念,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拆除未登记建筑5800平方米,彻底清理河道淤泥;铺装沥青道路、老旧小区院坝6500平方米,改善出行条件;建设“智慧停车库”,解决停车难题;开辟“共享菜园”,满足居民种植需求这些举措让2000余户7000余人直接受益。
“以前这里臭气熏天,夏天都不敢开窗户。”住在黄河沟边上的居民回忆,现在环境好了,房价都涨了,大家住着也舒心。
为进一步提升品质,宣恩县住建部门联合文旅部门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将土家族、苗族、侗族的建筑风格与现代文旅需求相结合,打造一系列特色景观:浣溪亭再现土家女洗衣的传统场景;人行景桥展现江南水乡的韵味37盏凤尾灯、24座人行景桥、3座文化景墙,系统展示了宣恩独特的地域文化。
“经过改造,不仅环境变好了,还成了网红打卡地。”居民匡明月说,“周末经常能看到游客在这里拍照,我们这些老街坊都觉得特别自豪。”
在珠山镇猫儿堡社区机械厂小区,停车难曾是困扰居民多年的“心病”。晚上回家,小区周边车位早已停满,只能把车子停在路边,因担心被贴罚单,有时候只能把车停在离家两公里外,再步行回家,很不方便。
2023年,借助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社区对机械厂小区进行全面改造,重新规划停车位,增设智能停车系统,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
每逢节假日,江西会馆门前总是排起长队。游客们翘首以待,只为体验原创沉浸式戏剧《闫小姐的晚宴》。这部剧以民国时期的恩施为背景,巧妙融合本地历史文化,通过“剧情交互式推进”的创新形式,让观众深度参与其中。
“我们不是简单地在修复一座老建筑,而是在复活一段历史。”江西会馆运营负责人朱俊介绍。这座建于1967年的历史建筑,经过精心修缮后焕发新生,成为展示宣恩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兴隆街社区墨达楼片区,一项创新的城市更新计划正在实施。“我们采用地上抬升+地面交通+地下连通三级空间开发模式。这种立体化开发既保护了历史风貌,又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宣恩县住建局城建股股长青辉如是介绍。
地上部分将打造文旅广场商街,引入非遗工坊、茶肆、文创展示等特色业态;地面保留双向4车道交通功能;地下建设贯穿水面旅游观光和兴隆老街的“文化通道”,形成“车在脚下行、人在画中游”的独特城市景观。
拥有近300年历史的兴隆老街,曾是穿湘达渝“茶盐古道”的重要节点。经过岁月侵蚀,如何让这条老街重焕生机,成为摆在城市建设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宣恩县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投入巨资进行系统性改造,保留18栋原有吊脚楼,对建筑进行加固修缮;提炼刀背脊等土家族建筑特色元素,使用石、木等传统材料;完善水电、通讯、消防等基础设施,提升宜居性;在墙面绘制土家族、苗族人民的生活场景,打造“可触摸的文化长廊”。
“我们不是要建一个崭新的仿古街区,而是要保护真实的历史记忆。”宣恩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根木梁,都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
从破旧杂乱到整洁有序,从设施匮乏到配套完善,从“忧居”到“优居”,宣恩县用几年时间完成了一场精彩的城市蜕变。这场变革不仅改变了城市面貌,更提升了百姓的生活品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宣恩县正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样板,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Copyright © 2025 米乐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20230084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