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7 05:03
米乐m6官网米乐m6官网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胜利召开,系统提出现代化人民城市发展的时代坐标与战略路径,标志着我国城市工作进入内涵式跃升的历史新阶段。会议深刻阐释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宏伟目标,特别是“一个优化、六大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全局视野锚定了城市发展方位,以系统思维构建行动纲领,同时也为城镇水务行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作为行业引领者,将凝聚全行业力量,把会议精神转化为锻造新质生产力、筑牢水安全基座的行动,以水脉之基托举人民城市壮丽华章,以水韵之美应答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此次会议不仅是对过去十年城市工作的总结与反思,更是对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市发展道路的顶层设计与战略擘画,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会议最核心、最根本的战略判断,在于对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精准界定。“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这一判断,是理解本次会议所有后续部署的“总开关”。它标志着过去数十年以土地为核心、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城市化发展的上半场已基本结束,一个以人为核心、以内涵式发展为特征的下半场正式拉开帷幕。
当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水资源约束日益凸显,水生态环境体系脆弱,供水保障压力持续加大,排水防涝短板严重等。面对“两个转向”,城镇水务行业必须深刻认识到:核心矛盾已从解决“有没有”转向追求“量质并举”,既要尽快补齐短板,又要高质量发展。这要求我们彻底转变发展理念——从被动应对需求扩张,转向主动适应存量更新、质量提升、韧性增强的新要求,深刻把握这一历史性转变,在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找准水务坐标、扛起时代担当。
“一个优化、六大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战略谋划,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描绘了“路线图”。这七大重点任务不仅是城市发展格局的重构纲领,同时也为城镇水务行业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进程提供了根本遵循,更是城镇水务行业发展转型的行动指南。
城镇水务系统优化是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核心命脉,更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关键支撑。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
科学规划水资源和供水设施配置,有序推进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提升服务效率与水平,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补齐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科学推进城市水体生态恢复,构建源网厂河一体化的城镇水环境治理和资源再生利用体系;贯彻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构建完善的灰绿蓝耦合的现代化城镇排水防涝体系,提高城市的生态和安全韧性,加强内涝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将城镇水务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深度融入城市更新行动,破解“重地上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发展惯性,分类指导县城、小城镇供水排水设施提标改造,促进大中小城市水务设施协调发展、城乡水务服务均等化。
坚持把创新摆在城镇水务行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充分运用新机制、新模式、新技术,激发城镇水务行业发展活力,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和研究力度,组织开展科技攻关,推动相关技术和理论创新,探索城市水务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解决制约城镇水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问题,切实提高城镇水务行业创新发展水平。
宜居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基本要求,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城镇水务行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为导向,科学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建成人民放心饮水、清水绿岸、水患无虞的城镇水务现代化安全保障体系,形成人民舒心满意、基础保障有力的便民惠民服务格局。确保饮用水从“源头”到“龙头”安全稳定,让“优质水”成为“好房子”标配。系统打造城镇滨水空间,构建生态、安全、亲水的城市水体,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以百姓生活质量塑造人水和谐的人居环境。
美丽城市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在要求,水环境是美丽城市的窗口,城镇水务行业应以水清岸绿、生态赋能为核心,打造城水交融的美丽中国典范。
形成以水体治理、排水防涝、景观构建、亲水和谐等多目标融合为导向的城镇水体治理路线。充分发挥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效能,建设完善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在彻底消除黑臭水体基础上,恢复城镇水体生态完整性和水体自然净化功能,全面改善城镇水环境;积极推进再生水用于城镇水体生态补水、景观用水等资源重生行动,配合建设生态公园、滨水绿道,将水环境治理成果转化为可亲近、可享受的生态福祉。
城市安全风险比较集中,必须把增强安全韧性摆在突出位置。城镇供水安全保障、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老旧地下管线改造升级等方面,都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生命线。城镇水务行业要将韧性理念植入城市血脉,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切实提升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能力。
全面评估从源头到龙头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各环节的风险,充分考虑安全裕度,从源头治理风险,健全城镇供水行业质量控制标准,制定完善的城镇供水应急预案,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深入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建立完善的灰、绿、蓝耦合的现代化城镇排水与内涝防治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城镇排水防涝能力,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暴雨不成灾的城镇排水防涝目标。
抓住国家“两重”项目投资政策机遇期,强力推进供排水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供排水专项工程,实现对管网压力、流量、水质及易涝点位的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提升风险预控和处置能力,彻底消除“跑冒滴漏”和“城市看海”隐患。
我国水文化历史悠久,是城市文明的具体体现,遵循生态文明理念,通过探索形成以“四定”节水理念为核心的水文化体系,以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为载体,使水文化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积极保护水文化遗产,积极参与古城水系、历史名泉、古桥水闸等涉水文化遗产的调查、保护与活化利用,让水文化成为城市独特印记。活化利用历史水系遗存,建设水文化教育基地,将节水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让市民走进承载水文化、水科技、水文明的城镇水务博物馆,培育新时代市民节水观,倡导简约适度生活方式,提升全民节水意识与文明素养。
智慧水务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安全运行非常重要,不仅能够提升城镇水务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而且还能为城市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以面向行业、支撑政府、服务社会为原则,充分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务行业发展和技术转型升级需求深度融合,不断推动水务行业创新发展与升级换代,建设“城市水务大脑”,构建统一智慧平台,实现城镇水务的数据资源化、控制智能化、管理精细化、决策智慧化,支撑城镇水务行业运营更高效、管理更科学、服务更优质,推动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深度融合。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作为连接政府与市场、服务行业发展的桥梁纽带,必须与国家战略部署保持高度一致,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推进城镇水务工作全面发展。
加强党的领导是抓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将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健全“党业融合”工作机制,增强党组织在社团中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治水方面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求真务实、担当作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决当好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围绕城市更新行动、管网老化更新改造、智慧水务建设、韧性城市打造、城市生命线与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完善价格机制等关键议题,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扎实调研,精准掌握政策落地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形成高质量的政策建议,及时向业务主管部门反映,为完善政策法规、优化制度设计提供坚实依据。
聚焦行业“卡脖子”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不断创新模式,组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有序推进团体标准的编制和推广,积极参与国标和行标的编制,完善标准体系,推动行业规范发展。搭建技术交流与推广平台,推广科技成果、梳理典型工程案例,加速先进适用技术的转化与应用。
积极组织开展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术能手比武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组织编制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开展符合行业发展的职业再教育。积极推动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职业资格认定和技能等级评价体系,拓展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加强与各地方水协、相关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协同,推动跨区域、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在政策研究、标准制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合力。积极与国际行业组织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支持国内优秀技术、装备、标准“走出去”,提升中国城镇水务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将携手全体会员单位和行业同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凝聚起磅礴的行业力量。全体同仁将以“水”为笔,以“韧”为基,以“智”赋能,以“绿”为韵,奋力谱写城镇供排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贡献坚实的水务力量!
Copyright © 2025 米乐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20230084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