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0 16:01
M6平台将投资高达125亿元的高速公路迁入地下空间,引发国外专家惊呼中国再次启动“非传统工程”,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北京东六环曾经是标准的城市级高速公路,不仅横贯北京东部通州区域,更是首都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城市扩张步伐的加快,这条地面高速的存在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长期切割城市空间结构,严重制约了市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为此,北京市斥资125亿元启动东六环改造工程,打造了一项被称作“超级工程”的典范,创下国内多个“首次”纪录。
当时普遍认为只要满足基本通行需求即可,能够实现郊区与市区之间、长途车辆绕行中心城的目标。
但谁也没料到,这条原本旨在提升交通效率的道路,近年来却饱受争议,质疑声此起彼伏。
更令人惋惜的是,原本可用于建设公园绿地的空间被高速占据,大量土地处于低效闲置状态。
随着东六环引发的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居民日常生活,更成为城市副中心发展的掣肘。
要让这条全长7.4公里的交通动脉转入地下,并非简单挖掘隧道即可。施工过程中首要解决的是地表环境:
因此,施工必须确保地面沉降控制在5毫米以内,否则可能导致建筑开裂、路面塌陷。
工程师立即为盾构机更换高强度刀具,并加装智能调速系统,才使掘进恢复正常。
技术人员通过数字化模拟精准定位,全程监控盾构参数,动态调整掘进方向与力度。
为防患于未然,施工方在隧道周边部署2000余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地面、建筑与管网变化。
一旦发现沉降趋势,立即采用同步注浆技术,向土层注入特种材料,有效稳定地层,确保沉降始终控制在安全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国产自主研发的“京华号”“运河号”盾构机在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两台直径16米的“超级机械”不仅具备掘进能力,还能同步完成隧道衬砌,每日推进可达10米。
当最后一段隧道贯通时,这条深埋地下的“钢铁巨龙”不仅象征着道路的重生,更标志着我国地下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
高速转入地下后,地面交通压力大幅缓解,地下隧道双向六车道畅通无阻,通州至顺义的通行时间缩短近半小时。
令人振奋的是,过去被高速阻隔的六个街区,如今通过新建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实现互联互通。
更可喜的是,腾退的地面空间相当于28个足球场,被改造为口袋公园、便民商店、自行车专用道等公共设施,昔日低效用地焕发新生。
站在新建公园俯瞰地下隧道,他们无不感叹:“投入125亿将高速转入地下并建设得如此完美,中国的做法堪称‘非同寻常’!”
回国后,他们纷纷撰文报道,称这项工程重塑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理念,成为全球大城市交通治理的典范。
这条地下交通动脉的启用,不仅改善了通州的城市面貌,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基建的硬核实力。
Copyright © 2025 米乐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2023008453号-1